纵观全球所有主要国家的海军,中国海军可以说是发展进步最快的,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中国海军获得了大量现代化的先进战舰,比如满载排水量超过万吨级别的055型驱逐舰。历史上曾一直处在次要地位的两栖战舰发展也非常迅速,以075型两栖攻击舰为代表的多款现代化两栖战舰已加入中国海军的战斗序列。除了自主研发生产之外,前几年中国还从乌克兰采购了“欧洲野牛”级气垫船,引发了外界对被忽视已久的中国气垫船力量发展的关注。
和中国海军的其他作战力量相比,两栖作战力量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直到近年来才获得显而易见的提升。两栖作战用舰艇可以大略分为负责将两栖登陆部队从己方港口运送至登陆出发位置的大型两栖运输舰,和负责将两栖登陆部队从运输舰上转运至敌方滩头以发起实际登陆作战的中小型冲滩登陆艇两类。中国海军近年来之所以在两栖作战力量方面发展较快,还在于获得了以075型为代表的先进大型两栖攻击战舰,而在中小型抢滩登陆艇方面获得的成就较为有限。此前中国海军在这方面的主力装备仍然是传统的中小型人员输送艇和两栖战车。而在2015年中国从乌克兰采购的首批两艘“欧洲野牛”级气垫船到货之后,中国海军气垫船发展开始加速。2017年有消息传出,中国自主研发生产的726型气垫船的新一批次产品已交付部队服役,此时距离该型气垫船首批交付已有近10年。此后,726型登陆艇的服役进度开始加速,多艘登陆艇同时开始建造,如今已有10多艘登陆艇在中国海军中服役,它们慢慢的变成了中国海军陆战队冲击敌方滩头的中坚力量。本文意在简要概述中国海军气垫船发展历史、当代中国海军对气垫船的战术运用以及对它们的未来展望,希望借此一窥中国海军未来两栖登陆力量的提升。
气垫船的结构和普通海军战舰区别很大,这种装备虽然名义上属于船舶的一种,但是并不像普通船舶那样利用船体材料围成的空间保持浮力,而是利用围裙和压缩空气组成气垫,将自己和水面隔离。依照结构不同,气垫船可分为全垫升式和侧壁式两种。全垫升式气垫船的围裙由橡胶制成,船体安装的压气机不断将大量空气送入中空的橡胶围裙中,再从下方的孔洞溢出到船体与水面之间,从而形成一个压缩空气垫,将船体抬离水面。因为运行中船体没有一点部分和水体非间接接触,所以全垫升式气垫船的行驶速度很快,同时能在平整的陆地上行驶。侧壁式气垫船的围裙一半由橡胶制成,一半由铝合金等硬质材料制造成,其中船体侧方的围裙侧板向下伸入水中,与前后方的橡胶围裙组成气垫。因为硬质围裙侧板可以更良好地密封气体,所以侧壁式气垫船运行时的能耗更低,但因为围裙侧板与水体接触产生阻力,所以这种气垫船的行驶速度略低,且只能在水上行驶,无法上陆。
和其他类型的海军战舰相比,气垫船是一款较为“年轻”的装备。1959年,世界上第一艘气垫船在英国诞生,并成功横渡了英吉利海峡,证实了用压缩空气将船体和水面隔离可以大大降低航行阻力。20世纪60年代初,英国海军开始探索将气垫船应用于军事领域内,比如在气垫船身上安装扫雷装备,利用气垫船不直接和水面接触、不容易触发水雷引信的优点执行扫雷任务,或是安装反舰导弹发射器,当做机动灵活的轻型导弹快艇使用等,同时也开始尝试将气垫船应用于两栖登陆作战。
从气垫船的特点显而易见,它非常契合海军两栖部队对两栖登陆的需求。自两栖登陆战术被发明以来,各国两栖作战部队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那就是在足够数量的两栖登陆部队集结之后,如何将这些部队从己方港口或大型运输舰上送到敌方滩头,并保证他们最终成功完成作战任务。早在二战时期,两栖登陆战舰就已经分化出了运输舰和冲滩舰两大类别,它们分别承担将部队从己方港口送到目标海滩附近的海面,和将部队从运输舰上转运到敌方滩头的任务。运输舰的体型和吨位通常非常庞大,可以同时装载大量两栖作战部队,但由于排水量巨大,吃水深度较深,大型运输舰无法靠近目标海滩,只能停留在距离岸边几千米的位置,登陆部队显然不可能携带武器装备游过这么远的距离后再战斗,因此冲滩舰应运而生。
这一类别的两栖战舰有两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吨位较小和吃水很浅。冲滩登陆舰的吨位通常在2000吨以下(大部分都在500吨以下),属于登陆艇的范畴。中小型的冲滩登陆舰一般由大型船坞运输舰运输,能够最终靠运输舰的船务放到海面上并让部队换乘。冲滩登陆舰的吃水深度一般在3米以下,小型登陆艇的吃水深度甚至只有半米,因此能靠近到非常接近海岸线的地方。这类登陆舰通常安装有船头跳板,到位后可以放下跳板充当临时桥梁,让携带的部队通过跳板直接上岸作战。除此之外,大部分冲滩登陆舰的船头也经过特殊设计,不像普通战舰那样为尖头型,而是特殊的铲型。若条件合适,比如当时正在涨潮,冲滩登陆舰可以高速航行,借助惯性将前半部分船体直接前推搁浅到海岸线上,让搭载的部队实现脚不沾水的登陆。随后,登陆舰可通过强大的动力系统倒回海面,回到母舰或港口装载下一批部队。
除了这些传统的登陆舰之外,各国还研发过多种颇具自身特色的两栖作战装备,比如美英两国在诺曼底登陆期间就使用了包括水陆两栖汽车、专门改装的两栖坦克等在内的多种两栖作战装备,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是,登陆作战仍然是很危险的战斗,受登陆艇的运载能力和滩头地面的承载能力限制,发起登陆作战的一方通常很难向滩头输送足够多的坦克等重型武器,无法掩护步兵作战。同时,由于仓促构建的滩头阵地纵深较小,处于敌方火力的威胁范围内,火炮等支援装备也难以展开作战,因此在水陆两栖步兵战车和两栖坦克等现代两栖战装备诞生之间,第一波发起登陆作战的步兵其实就是以轻步兵形态作战,能获得的支援只有自身携带的爆破筒、轻型迫击炮等装备和海面上的己方战舰的对岸炮击。后续坦克等重型装备必须等待轻步兵初步占领了一定纵深的滩头阵地,使用建筑材料在松软的沙滩上搭建出硬化码头和道路之后才能进场战斗,因此能说,传统登陆作战最为关键的阶段就是第一波次的轻步兵进攻,如果在这一阶段遭到了敌人的顽强抵抗,进场部队遭受了惨痛损失,整场登陆作战就基本能宣告失败了。与之相反的是,登陆作战中的防守方一般在岸边拥有完善的防御工事,储备了足够的武器,士兵也可以以逸待劳,各方面要素都比进攻方的部队优越得多,防守方只要能承受住登陆方的第一波进攻和舰炮的对岸火力打击,对付其轻步兵简直易如反掌,将他们击溃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进攻方登陆战斗的失败。因此,历史上各国在正式发起登陆作战之前都会动用大量资源迷惑对手,通过实施大规模的欺骗和假情报植入行动误导对手的思路,削弱目标海岸的防守兵力,然后在对手意想不到的时间发起进攻,以求达到出其不意的奇兵效果.在敌方有所预料,布置了大量防御力量的地区发起的登陆作战行动大都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执行作战任务的部队就需要在两栖战斗期间进行足够紧密的配合,并使用出色的战术和大量性能先进的武器,于是气垫船在诞生后不久就被引入了两栖作战。和传统登陆艇相比,气垫船在运载能力方面优势不大,但最主要的优点有两个,分别是运输速度快和地形适应性好。因为利用压缩空气垫将自身和水面隔绝,彻底消除了水面摩擦阻力的影响,所以气垫船的航行速度远远快于普通船舶,可以轻松达到普通战舰难以达到的50节以上。这一优点意味着气垫船在登陆作战中不但可以更加迅速地将部队送往滩头阵地,压缩敌方的反应时间,也可以在从滩头阵地撤出之后迅速返回母舰进行下一轮运输,在单位时间内的运输总量远超普通登陆舰。而在地形适应性方面,传统登陆舰要想正常实施作战,对目标海滩的地形地貌也有一定要求,比如不能拥有过于陡峭的悬崖和碎石滩等,否则会给步兵的战斗带来很烦。据统计,全世界仅有约15%的海岸适合传统登陆艇作战,而采用全垫升设计的气垫船因为不和下方载体非间接接触,所以只要滩头阵地的坡度不是太陡峭,就可以直接从海面驶上陆地战斗,能在整个世界约70%的海岸正常作战,还可以深入滩头,将部队直接送往纵深地区或掩体内卸载,极大缩短了部队从登陆艇上转移到滩头阵地的时间,提升了部队的生存能力。气垫船的两大优点都正好打在了两栖登陆部队的痛点上,因此迅速获得了关注。越南战争期间,美军首次使用小型的气垫船,成功进行了多次特种部队渗透任务,它的优越性能获得了美军的一致好评。20世纪80年代,美军研发了堪称一代经典的LCAC气垫船,这款气垫船自重87吨,可以运送一辆重达60吨的主战坦克,还可以装载于美国“黄蜂”级两栖攻击舰、“安克雷奇”级船坞登陆舰等大型两栖战舰的坞舱内,由大型战舰携带作战。
出于时刻准备问题的目的,中国很早就注意到了气垫船这款新型装备的发展的潜在能力。在英国的首款产品成功后不久,中国组织全国近50个科研单位和生产厂商开始了对气垫船的原理研究和模型设计,获得了不少成果,但受制于当时国内的技术条件,这些早期试验品性能不佳。
中国第1款拥有实用意义的军用气垫船诞生于1979年,即722型试验登陆艇。这款登陆艇采用全垫升设计,艇底安装了中国自主研发生产的柔性围裙,总重量68吨,载重量15吨,最高航速50节。不久后,动力系统获得改进的722-II型气垫船诞生,它使用了全新设计的国产燃气轮机作为动力系统,围裙的材质和设计的具体方案被更换,适航性等各项性能都有了提升,还安装了2挺高射机枪作为武器。军方显示出了对它的浓厚兴趣。但因为种种先天设计上的缺陷,722-II型气垫船的有效载荷太小,15吨的载荷能力仅够搭载3辆卡车,无法运载坦克装甲车辆等重型装备,而且因为设计上的不足,722-II型气垫船的适航性仍然较差,只要海面上波浪较大,就会出现严重的颠簸,影响登陆部队的战斗力,所以最终被取消了生产计划。
中国海军首款大批建造的气垫船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诞生的724型人员登陆艇,这是一款小型的人员输送艇,长度仅有12米,总重量6.5吨,使用柴油机作为动力,标准载荷为1个步兵班,以1挺机枪作为自卫火力。由于运载能力太低,这艘小巧玲珑的气垫船只适合用来执行特种作战级别的小规模人员输送任务,而它诞生的背景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面临的特殊国际局势。当时的中国虽然仍然要准备执行问题的两栖登陆作战任务,但由于彼时美国的插手,中国台湾地区和中国大陆之间的军事力量差距相当大,虽占据着人数上的非常大的优势,但是在台湾军队的大量先进武器面前,真正发起战争很可能会遭受惨痛的损失,并且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与国际接轨的关键时刻,因此对事斗争的优先准备下调,对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装备的需求也随之放缓。而与此同时,越南等南海四周的国家经过几十年的蚕食鲸吞,已侵占中国南海上百座岛礁,迫使中国打响了西沙海战等战役,成功夺回大量被侵占岛礁。在这样的战斗中,就需要拥有一款小巧玲珑的气垫船,可以将少量精锐部队送往被侵占岛礁执行特种作战任务。但由于种种原因,724型气垫船批量生产服役已是1992年,错过了夺回南海岛礁作战的关键时段,后来海军以它为基础,组建了全军首支气垫船支队,并在1995年10月人民海军第2次海上阅兵中公开对外亮相,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气垫船部队的诞生。
显然724型气垫船不足以满足对于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的需求,中国还是需要体型足够大的气垫船。2007年现身的726型登陆艇是中国在国产气垫船领域内的新成果。和此前中国研发的两款装备相比,726型气垫船的体型和性能都获得了大幅度的提高,它的甲板长度达到了28.8米,宽度达到7.2米,最大载重能力约为60吨,整体满载排水量达160吨,比美军LCAC气垫船要大上一圈,可以运载1辆96式主战坦克或2辆步兵战车与80名士兵。726型气垫船的整体设计和此前的两款产品差别非常大,框架结构采用了与美军LCAC类似的设计,驾驶舱、轮机舱和生活区等舱室都被设置在艇体周边,中央为物资装载区,采用这一设计的理由是气垫船在运行时需要保持自身重心的稳定,将最重的装载物资设置在船体中央可以较为轻松地保持船体稳定。出于类似的目的,登陆艇的淡水舱被设置在甲板正下方,燃油舱则被设置在首甲板的下方。
726型登陆艇的动力系统为2台燃气轮机,分别安放于左右两侧的船体中,每台燃气轮机都需要驱动2台向船体下方的气垫供气的大型离心式风扇和位于船体后方的导管式驱动螺旋桨,两台燃气轮机的动力系统之间没用传动轴等动力连接,这是考虑到降低甲板高度、增强气垫船运输能力和防止气垫船上岸行驶后船体变形导致系统发生故障,但2台发动机同时工作的并联设计保证了即使其中一台发动机故障,剩下的一台发动机也能驱使整条气垫船安全返回基地。两侧发动机舱上方还分别安装了一个可以转动的燃气轮机喷管,发动机燃烧后产生的尾气加压后从喷管中喷出,可以产生一定的推力,这样的设计也在美军LCAC上被使用。由于与水面的摩擦力较小,气垫船航行时受到的风力影响比传统船舶大得多,非常容易就会被侧风吹得偏离航线,此时燃气轮机喷管就可以调转方向产生和风力方向相反的侧推力,帮助维持正确航线。而由于气垫船的方向操控由后方的螺旋桨舵面负责,因此在螺旋桨运转速度较低的低速行驶状态时也许会出现控制力不足的现象,给气垫船进出大型登陆舰的坞舱带来影响,此时燃气轮机喷管也可以充当辅助操控系统,提升气垫船在低速航行时的操控性能。
据称,726型气垫船最初是作为071型船坞登陆舰配套的登陆装备而研发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它的研发制造进度落后于071型,直到2007年才首次现身,2009年首次进行海试。2011年,首艘3320艇公开参加了人民海军的大规模两栖登陆演习,随后正式宣告服役。但在此后的3年,726型气垫船的发展陷入了停滞,第2艘3321艇直到2013年才正式现身服役。这两艘登陆艇发展进度如此之慢的根本原因是发动机的拖累。726型登陆艇使用的燃气轮机设计制造难度非常高,这种动力系统的结构类似于喷气式发动机,安装有转子和燃烧室,燃料燃烧后产生的高温度高压力燃气推动转子旋转。它的技术发展和航空喷气发动机一脉相承,而此前中国在这一领域内的技术较为薄弱,3320艇建造时还没解决它的国产化问题,因此3320和3321两艘登陆艇使用的发动机都是中国从乌克兰采购的UGT-6000型燃气轮机。这款燃气轮机的功率足够驱动登陆艇,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暴露了超重、振动强烈和噪声较高3个主要缺点,导致了首批2艘726型登陆艇的性能没能达到预期目标。好在到了2016年,中航工业在国产的“太行”喷气发动机核心机基础上发展的国产QC-70船用燃气轮机研发成功,解决了这一大“心病”,726型登陆艇的发展开始走上正轨。此后一年,中国接连建造了4艘登陆艇,如今仍然在进行批量建造,已有至少8艘726型登陆艇进入部队服役。1艘726型可以输送一个排的兵力和装备,按每艘071型船坞登陆舰可以携带3艘登陆艇计算,这些登陆艇能够完全满足3艘071型登陆舰的装备需求。配合其他两栖作战装备,1艘071型登陆舰一次就可以向敌方海岸投送一个连的海军陆战队。如果多艘登陆舰联合作战的话,一次就能投送一个整编海军陆战营,足够完成包括问题在内的各项任务。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 九么免费抖音版_九么免费抖音版V
Copyright © 2012-2018 星空体育官网网址在线登录入口 版权所有 浙ICP备1601974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