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如電,飛速向前。回顧過去一年,在加速建設富饒美麗美好新湖南的征途中,三湘大众的民生福祉,又收獲了哪些豐碩效果?來,我们一同——
圖①2019年10月13日,衡陽市南華大學舉行校友企業校園專場招聘會,企業招聘人員在與應屆畢業生沟通洽談。曹正平 攝
圖②1月9日,漢壽縣軍山鋪鎮老鴉塘村郭家沖組,入村到戶的鄉村公路成了老迈众的致富路。湖南日報記者 辜鵬博 攝
圖③家中通了自來水,永順縣吉峰村乡民向清玉感覺日子更甜了。 (資料圖片) 徐斌 攝
圖④天易貴竹學校內,孩子們在寬敞的教室裡開展課外活動。(資料圖片)通訊員 攝
圖⑤1月10日,寧鄉市資福鎮窯裡社區,潘新良(右一)在廚房做飯。湖南日報記者 傅聰 攝
圖⑥1月10日,黃輝一家在平江縣洪家塅易地搬遷会集安顿區的新家中,其樂融融。易奇峰 攝
圖⑦1月9日,郴州市汝城縣大坪鎮祝嶺瑤族村衛生室內,村醫李步程為乡民測量血壓。劉笑雪 攝
圖⑧2019年10月31日,全省二類縣農村改廁現場推進會,作业人員介紹衡龍橋鎮樟樹咀村改廁后的資源綜合利用情況。劉杰 攝
圖⑨1月10日,邵陽市大祥區城南大街台上村,駐村輔警邵凱(左二)調節乡民土地糾紛。湖南日報記者 辜鵬博 攝
圖⑩新晃侗族自治縣波洲鎮柳寨村農網改造升級后乡民日子用電得到保证。(資料相片)通訊員 攝
圖11 1月10日,新化縣經濟開發區勤儉村,數字廣播電視安裝維修作业人員在指導乡民播映電視。湖南日報記者 李健 攝
圖12 網絡進村全面實現,城裡小學同農村小學結成網絡聯校,實現資源同享。(資料圖片)通訊員 攝
2019年头,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上,省長許達哲在政府作业報告中鄭重承諾了12件民生實事。
一年來,在省委的領導下,省政府和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對照“民生清單”,不斷做實做細,如期完结了12件民生實事的20項指標任務。
2020年省兩會前夕,湖南日報記者兵分多路,在車間裡、田埂上、教室中、屋場前,聆聽普通大众的故事,記錄下他們的美好“賬單”。他們的故事中,有找到目標的喜悅、有夙願終圓的輕鬆、有被呵護的感谢,也有靠自己的欣喜。他們的美好“賬單”裡,是對2019年妥妥的滿足,更是對2020年滿滿的期盼。
“前些年青春期背叛,天天和老爸對著干,恨不能畢業后遠走高飛。現在在家門口就業,每天吃老媽做的熱飯,感覺穩穩的美好。” 1月10日,在特變電工衡陽變壓器有限公司,記者見到00后的車間工人肖萬佳。這個作业不滿一年的小伙子說,職場改變了他。
肖萬佳是衡陽技師學院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學生,將於本年6月份畢業。上一年4月,在一場校園招聘中,他被公司提早簽下,先行實習。
“我许多在外地作业的老鄉同學,此时正為買一張從深圳回衡陽過年的火車票发愁。而我彻底沒有這種焦慮。”肖萬佳樂呵呵地說,過去這一年,工資沒攢下多少,美好卻累積了一摞:懂得爸爸妈妈的不易,每天按時作息,作业氛圍好。
從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機電一體化專業畢業的95后曾文,上一年通過校園公開招聘,也進入了特變電工衡變公司。
“當時有機會去外省就業,綜合考慮后還是留在家鄉,現在看來是正確的選擇。作业充實離家近,收入也不錯。”拿到榜首個月的工資時,這個大男孩給爸爸媽媽和奶奶各買了一身新衣服。他說,“曾经神往‘錢多事少離家近’的作业,現在感覺夢想觸手可及。公司很重视員工技术培訓,我的新年願望是考專業技術職稱,步步加薪。”
校園招聘常態化、精准化,讓越來越多像肖萬佳、曾文這樣的大學生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特變電工衡變公司人力資源總監楊新林告訴記者,每一年校招前,她都要組織各車間相關負責人,走訪屬地各大高校相關院系,提早簽定優秀畢業生。上一年,該公司開展全國各大高校專場宣講會及大型雙選會85場,共引進高校畢業生139名,補充生產實習人員190名。
1月9日,細雨霏霏。漢壽縣軍山鋪鎮老鴉塘村郭家沖組一段新修的水泥路,當地乡民正在熱火朝六合打掃路面,護理路基。干淨的路上,不時有汽車駛過,濺起了水霧,卻不見泥濘。
“曾经路欠好走,校車進不來,兒子上學就成了‘老迈難’。” 劉啟超告訴記者,家門口曾经隻有一條不到1米寬的爛泥巴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有時連單人摩托車都不能走。為了照顧在鎮裡上小學的兒子,妻子在鎮裡租了房,全職陪讀。
“路修好了,不论晴天還是雨天,都不必為小孩上學發愁。”劉啟超掰著手指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曾经單是每個月房租就要 四五百元。現在小孩每天坐校車上學回家,房租省了,日子本钱降下來了,老婆還能在村裡的電子廠作业,每月有2000元的收入。
“像劉啟超這種情況的,組裡還有7、8戶。”老鴉塘村村黨支部書記劉輝甫介紹,现在全村23個乡民小組已實現水泥公路“組組通”,不僅解決了乡民出行、小孩上學放學的難題,還便利了村裡南竹、稻谷等運輸,帶動了乡民增收致富。
五裡牌村洪福組盛產紅薯,楊尚清開了家紅薯粉加工廠,每年能生產1萬多斤紅薯粉。但曾经路不通,紅薯粉要運出去,隻能靠肩挑或许拖著板車運送,費時費力。上一年7月,家門口新修了一條 1.1公裡的水泥路,以往人力運輸改為汽車運輸,開車上門收購紅薯粉的老主顧越來越多,楊尚清的日子也越來越紅火。
“曾经喝水要麼到山上背,要麼建小水窖存雨水,好惱火。”1月11日正午,永順縣靈溪鎮吉峰村乡民向清玉一邊坐在水池邊洗蘿卜,一邊和記者谈天,“現在不愁了,打開水龍頭就有水來。”
吉峰村是典型的岩溶地貌,加之地處山腰,每年秋冬缺水是常態。一旦到枯水季節或遇到干旱,就得靠水利部門開運水車送水。為了解決吉峰村的飲水問題,2018年以來,永順縣水利局屡次組織打井隊進村,從板栗寨到劉家組,從馬上坡到三好橋,從下寨到中寨,打井工程隊先后打了六口井,打斷兩根鑽杆,都沒有打出水來。但水利局沒有就此“罷手”,又請來省地勘局405隊的工程隊,經過反復論証和勘測,从头選擇一個吊水點。當鑽頭打到615米的地下深處時,終於冒出汩汩清泉。乡民陳宏愿、劉時海點燃了一早准備好的鞭炮表達喜悅。
光有一口井,還不能彻底保証全村近1500人每天都喝上甘泉流。於是,上一年以來,縣水利局又组织專項資金,從鎮上的撫志片水廠接入管道,並將自來水管網鋪設到戶,並组织管護員負責巡查維護,多管齊下保証全村用水的穩定。
村黨支部委員向德福告訴記者,曾经要跑到很遠的当地挑水,現在水龍頭就裝在家裡,想用就用﹔曾经總擔心下雨天,水會變渾濁,現鄙人再大的雨都不會影響水的質量﹔曾经干旱時水池的水量低,要省著用,現在水量不必擔心,乡民還用上了熱水器和洗衣機……上一年秋冬連續干旱兩三個月,乡民一向沒有“喊渴”。
“甘泉”帶來的變化遠不止吉峰村。现在,永順縣累計投資3.69億元,新建和鞏固提高農村飲水安全工程362處,
全縣100%的鄉鎮、99%的行政村已經通了自來水,解決和改进了33.06萬人飲水不安全問題。
“騙子,我不會跟你走的!”1月9日,湘潭縣天易金霞小學優五班教室內,37名小學生正在開展“增強安全意識”主題班會。小“演員”們的扮演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原來的學校班上有62個人,我們都是被‘釘’在座位上的,一轉身就可能把后桌的文具甩到地上,更別說在教室裡扮演節目了!”4個多月前從百花小學轉學來的趙紫依同學說。
天易金霞小學校長向前介紹,學校本来有35個教學班是大班額。2019年下學期,邻近新建成的天易貴竹學校吸納了學校61名學生,本校又添加了優五班、優六班兩個班級,為本校和邻近百花、城區山塘、趙家洲3所小學的超員學生供给學位,成功解決了班級“臃腫”的問題。
“新班級人少了、師資力气強了,孩子過來后,遭到的關注更多了,整個人也更開朗了。”說起孩子的變化,優六班劉文婕同學的媽媽連連點贊。
寬敞明淨的教室、獨立的儲物櫃、擺滿書籍的閱覽區……天易貴竹學校的孩子們也享遭到了班級“减肥”的福利。
“我們嚴格依照人數標准招生編班,現在教室空氣更新鲜了,老師們办理班級也更便利了。”天易貴竹學校副校長李坤介紹,现在學校可供给近1700個學位,有用解決了邻近學位緊缺的問題。不久后,學校綜合樓、藝體館以及田徑場等也將建成投入运用。
1月10日,臨近正午,出院剛剛20天的寧鄉市資福鎮窯裡社區潘新良就在家裡忙活起來,切肉、煎魚、燒雞……她准備給家人做一頓豐盛午饭。旁邊,潘新良的老公在洗菜,75歲的婆婆在烤火。旺旺的灶台,旺旺的爐火,整個家庭充滿了生氣。
本年50歲的潘新良是家裡的主心骨,地裡農活要她侍弄,白叟要她照顧,一日三餐都落在了她身上,她是家中不能倒的那根支柱。
“我從沒進過醫院,兩個崽都是在屋裡生的,不搞檢查咧!”當得知村婦聯主席趙偉紅要自己去參加適齡婦女“兩癌”免費檢查時,潘新良的榜首反應是拒絕。但禁不起趙偉紅的反復勸說,上一年9月19日,潘新良跟著姐妹們來到寧鄉市婦幼保健醫院進行檢查。檢查結果顯示,她患有子宮肌瘤。
小病止於治,大病緣於諱。潘新良與家人聽從醫生的建議,於上一年12月20日,進行了子宮肌瘤切除手術,手術前后花費了8700元,農村协作醫療報銷4000元。讓一家人欣喜的是,潘新良的健康“紅燈”滅了,身體轉危為安,日子恢復往日的安寧美好。
上一年,窯裡社區100多名適齡婦女參加了免費“兩癌”檢查,查出了2比如宮肌瘤患者,都在短時間裡進行了手術,實現了“早發現,早治療”。
不僅在資福鎮,2019年,寧鄉市完结兩癌檢查4萬人,及時發現病患者95例,早診早治率為95.13%。“兩癌”免費檢查為城鄉適齡婦女筑起了一道健康屏障。
1月10日下午,屋外寒風凜冽、陰雨綿綿,平江縣漢昌鎮洪家塅安居小區易地搬遷会集安顿區1棟3單元1502室內卻暖意融融,40多歲的黃輝和她的2個正上小學的兒子圍坐在電烤爐旁,看書,學習。能住進裝修一新的新房,孩子吃飽穿暖了,黃輝感到很滿足。
“我许多時候總是悄悄流淚,有時還一個人發呆,對日子感到絕望!”回想起老公逝世、房子坍毁后那段最難熬的日子,黃輝記憶猶新。
黃輝一家原來住在漢昌鎮迎瑞村,2015年老公突發腦溢血逝世,她隻能咬牙獨自帶著3個年幼的孩子艱難日子。可不久后,仅有的住宅也因年久失修坍毁了,這一下將黃輝面向了舉步維艱的地步。
2016年,民政部門了解情況后將黃輝一家4口悉数納入低保。2018年末,通過易地搬遷方针帶來的“紅利”,黃輝一家搬進了現在的洪家塅安居小區新家,實現了“安居夢”,同時還享遭到了教育助學、產業分紅、干部和愛心組織關愛等一系列幫扶方针。
2019年,轉為全額低保兜底並提標后,黃輝一家每人每月可領取320元的兜底保证金,比2018年每人每月多補貼了近100元,日子的保证更堅實了。
现在,黃輝的大女兒在平江二中上高中,兩個兒子在家邻近的桂花小學讀書,她本人平時則在食物廠打點零工補貼家用。一家人日子過得簡單而充實,日子也越來越有盼頭了。
1月9日早上8時,村醫李步程走進汝城縣大坪鎮祝嶺瑤族村衛生室,打開手機,用辦公軟件“釘釘”定位打卡,然后把記錄發送到專門的办理群裡。
7個月前,李步程的到來,結束了這個民族村衛生室“零”的歷史。實際上,2019年头,郴州市還有118個村衛生室“缺位”。当今,隨著村衛生室一個個建成,村醫們陸續走上崗位,一切“空白”終於被填滿了。
作业榜首站,李步程來到建檔立卡貧困戶劉巧珠家中,熟練地為她量血壓、血糖,叮囑她吃清淡點、適當活動活動。
“村裡有衛生室之后,醫生隔幾天就上門來治病,我可安心多了!”劉巧珠說,曾经要測血壓、血糖,隻能去鎮上衛生院,自己又患有視覺障礙,行動不便利,隻能好幾個月去一次。
村衛生室裡,乡民們正有序排隊就診。桌上擺放的乡民健康办理檔案上,記錄2300多位乡民的根本健康狀況。
“現在孩子有個小病小痛的,我們也不慌了。”9歲的祝睿熙有點發燒,陪他來治病的媽媽慨叹。
“下一步是要树立長效機制。”郴州市衛健委作业人員李堯崗介紹,现在郴州在提高村醫待遇的同時,實施本乡化人才培養計劃,通過財政補助學費、簽訂定向就業服務協議等方法,定向培養本乡鄉村醫生“后備軍”。
1月9日,記者來到益陽市赫山區衡龍橋鎮樟樹咀村,隻見每家每戶屋前放置著4個分類垃圾桶,門前農田菜地用白色護欄分隔,翠绿的蔬菜探出小腦袋。
菜地旁有兩個夺目的綠色圓蓋,上面印著綠水青山的圖案,左邊圓蓋下沉澱著黑臭糞污,右邊圓蓋下是處理后無味的水。這是農村改廁运用的一體三格局玻璃鋼化糞池,糞液經三格分化沉澱、厭氧發酵后,可用作肥料。“黑臭糞污變一池清水,澆灌蔬菜,一舉多得。”乡民蔡佩雲樂呵呵地說。
“小康不小康,廁所算一樁。制造一個鋼化玻璃制造的化糞池,政府補貼后,乡民隻要掏百來塊錢。”樟樹咀村黨支部書記熊維四介紹,全村有826戶居民,依照農戶自願原則,上一年全村廁改率達到95%。
改廁后,赫山區滄水鋪鎮黃團嶺村蔡小陽心安了不少。曾经,孩子們每当春節回來,都要為上廁所的事鬧心半响。“本年過年回來,小娃娃們再不會嫌廁所臭了。”
在村上作业30多年,黃團嶺村黨支部書記肖祝英家的廁所上一年也換上新顏。她一家5口住在一棟兩層小樓裡,樓上樓下現在各有一個衛生間。廁所之間有地下管網相連,匯集的糞液最終進入三格局化糞池處理。
“如廁環境好了,老迈众個個拍手稱好,乡民素質水漲船高。”為了推進改廁作业,肖祝英挨家挨戶上門為老迈众算細賬,絕不讓他們多花一分錢。村裡858戶居民,现在已有789戶居民安裝了化糞池。
小廁所,大民生。上一年10月31日,全省10個地州市66個二類縣農村改廁作业現場推進會在赫山區召開。赫山區改廁作业成為全省標杆,被遴選為全國農村改廁典型典范。
“等停車坪修起來,爸爸妈妈進出就便利了。”1月10日,武岡市灣頭橋鎮山青村11組乡民張先華樂呵呵地圍著自家老屋門前轉了好幾圈,仔細規劃著建筑停車坪的事宜。
就在幾天前,張先華了卻一樁多年的心思。他想在自家老屋門前建筑停車坪,但地卻是乡民張治民家的。雙方因轉讓土地費用沒能達成共同,屡次發生对立。這一鬧,便是10年。
上一年12月底,駐村輔警張曉峰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屡次上門調解。最終,在村支兩委和駐村輔警的見証下,雙方達成宽和:張先華向張治民付出土地轉讓費用3000元。
2016年以來,邵陽全面实施“一村一輔警”戰略,並建成作业站。駐村輔警上崗后,吃住在農村、作业在基層,零距離服務群眾。輔警每天走村串戶,並組織起村裡的巡邏隊,由此也激發了農村群眾治安防控的內生動力,村裡的治安環境越來越好。
“有輔警在村裡,我們辦事也越來越便利了。”1月10日,雖是陰雨連綿,天氣冰冷,邵陽市大祥區城南大街台上村便民服務中心,頗為熱鬧。在服務窗口,該村8組乡民雷悅軍正忙著幫村裡的白叟辦戶籍。
“曾经,辦理戶籍登記得專門去鎮上派出所。對我們來說,一是太遠,二是流程不熟悉,有時為辦一件事得跑多趟,很不便利。”雷悅軍告訴記者,现在駐村輔警負責搜集核實好信息,然后帶到派出所辦結。上一年10月,他與兒子辦理分戶手續,全程由駐村輔警負責,前后隻用了兩三天。
“駐村輔警在不斷織密安全網的同時,還為群眾辦事服務。”邵陽市公安局一村一輔警办理中心主任龍祝國介紹,现在駐村輔警治安防备組織員、对立糾紛調解員、法令方针宣傳員、便民利民服務員等“八大員”的職能越來越凸顯,基層管理抓手越發得力。
“是足够的電力點亮了我回鄉創業的路。”看著家門口的變壓器投入到正常的运用中,李乘材臉上笑脸綻放。他說,似乎聽見了自己夢想“拔節的聲音”。
“解決用電問題,工廠才干做大做強。”7年前養蛇失敗后,新晃侗族自治縣波洲鎮柳寨村80后養蛇青年李乘材剖析,因電力缺少導致養蛇需求的溫度不夠,是養蛇失敗的主因。
2018年,積累了資金和技術的李乘材重操舊業,回鄉養蛇。可是,因村裡電網改造還沒完结,養蛇場所隻能部分升溫,養殖規模受限。2019年,該村3台變壓器變成了9台,能彻底滿足生產日子的電力需求。李乘材趁機建設先進的立體養蛇設施,擴大養殖規模,事業成功在望。
在冬天,蛇需求足夠溫度才干從蛰伏中醒來。在李乘材所辦的特種養殖場,每天叫醒蛰伏蛇的是電,喚醒80后養蛇者夢想的也是電。而對乡民們來說,改进他們的生產日子,也離不開電。
該村黨支部書記吳希清說,曾经電壓缺少一向是乡民的心病。住在山上的腳沖組乡民要比及深夜3點山下的乡民悉数歇息不必電后,才干用打米機打米。而乡民們用電飯鍋煮飯,時斷時續,常常得花上1至2個小時,生產用電更無從談起。
群眾對高質量電力供應的需求是農村電網改造的動力。2019年,國網新晃侗族自治縣供電公司根據柳寨村的實際,添加變壓器數量確保電力穩定供應,還把裸鋁電線變為絕緣導線以保证乡民用電安全。
现在,柳寨村生產日子用電得到保证,乡民的美好程度更強了。“我們脫貧摘帽離不開國網電力對電網電力設施的投入,现在的電網兜牢了民生底線,老迈众的美好感和獲得感明顯增強了。”吳希清樂呵呵地說。
1月10日正午,從菜地忙活完回來,新化縣經濟開發區勤儉村乡民雷天秀熟稔地打開電視,一邊做菜一邊收看央視的養生節目。自從數字廣播電視入了戶,每天正午看2個小時電視,成為這位八旬白叟最愜意的休閑時光。
白叟家裡曾经也有電視機頂盒,是孫女裝寬帶時電信部門配的。后來,孫女外出作业了,雷天秀一算賬,一個月得近100塊錢,不劃算。她便催著兒子把寬帶停了。結果寬帶一停,和寬帶綁在一同的電視也沒了,白叟的娛樂日子按下了“暫停鍵”。
2019年上半年,雷天秀在村裡的“村村響”的喇叭裡聽說:“裝個天線鍋,就能免費看電視。”她趕緊跑到村部報了名。10月初,安裝人員上了門,將一個直徑40cm左右的天線鍋架設在屋頂,再連接上一個白色的小盒子,雷天秀家的電視又熱鬧了起來。
“電視圖像和聲音都蠻清楚,信號也穩定,關鍵是還廉价。”白叟用了3個月,感覺很滿意。
經開區文廣站站長盧宇羽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全省統一招標的設備本钱為每套292元,其间:中心和省級財政補助140元、縣級財政補助52元,每戶居民隻需掏100元設備費,就能長期免費收看61套衛星電視節目和46套廣播節目,較好地豐富了農村精力文化日子。
新化縣文廣新局副局長謝漾山告訴記者,新化是全省數字廣播電視戶戶通建設任務最重的縣,共有23615戶,約佔全省總任務的1/7。為了如期完结任務,該縣通過树立作业台賬、強化技術培訓等方法,組織專員包干到戶抓落實。到2019年12月9日,該縣圓滿完结悉数安裝任務。
“同學們,我是映山小學的張老師,我们跟暖陽學校的同學們打聲招待好嗎?”1月9日,一堂由永州市映山小學優秀語文老師執教的語文課《贈汪倫》在映山小學錄播室舉行,並通過網絡終端同步傳送到30余裡外的冷水灘區農村暖陽學校,讓暖陽學校的學生們享遭到了一頓豐盛的教學大餐。
暖陽學校是一所為解決孤兒和貧困學生上學困難問題創辦的寄宿制小學,學校现在有150名孤兒和留守兒童,由於地理位置偏遠,杰出的課程內容和師資成了困擾這所學校教育的短板。
“暖陽學校與映山小學對接建成‘網絡聯校’,暖陽學校的每一間教室都能與映山學校的錄播室實現同步課堂對接,困擾學校發展的難題解決了。”暖陽學校校長田水平激動地告訴記者,這得益於2019年省政府實施的農村高速寬帶網絡覆蓋工程。
像暖陽學校一樣,2019年暑期,永州市數百所農村教學點的教師並沒有像平常一樣放假,他們忙著合作電信施工隊隊員把光纖拉到學校,為孩子們树立通往外界的信息高速公路。
永州農村學校散布廣,特別是規模小的教學點散布在全市五湖四海的山村裡。全市共有1280個農村教學點,條件差、學生少、師資資源缺少,缺少優秀師資力气,開不齊、開欠好課成為制約其教育質量的關鍵要素。
“高速寬帶接入農村正在改變這一現狀。永州市農村教學點已100%接入高速寬帶網絡,接下來將全面實現網絡校校通,推進資源供給、遠程課堂等作业,深度提高農村教育質量,推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永州市教學儀器站站長盤月娥說。(記者 孫敏堅 沙兆華 何金燕 於振宇 劉笑雪 唐亞新)
下一篇: “期望中國鄉村發展得越來越好”
Copyright © 2012-2018 星空体育官网网址在线登录入口 版权所有 浙ICP备16019742号-4